查看原文
其他

士兵探营

朱健 朱健zhujian 2021-03-02


一键关注朱健zhujian,点击蓝字,轻松关注


【回军营,寻找青春】


    人,很怪,到了一定年龄,回忆就找上门了。

    这不,刚一闲,一个意念,从遥远的年代,就追了上来。愈发强烈和冲击。他


    回去,回到曾经当兵的地方,新疆伊犁部队驻地,看一看。

    追忆自己,由少年成长为青年的圣地。


    一晃,45年了。

    一个曾经的士兵,从上海,飞越4000公里,穿越45年的时空,士兵探营,开始寻梦之旅。

我十六岁时的士兵照片

 

【 那是一个火红的年代 】

 

    我们当兵的年代,国家穷、军费少。

    由于,我们部队是新组建的。整个部队,没有住的军营。一个野战师,几万人。上无一片瓦、下无一块砖。


    全师官兵只有发扬,延安精神 "自己动手,建造营房,安营扎寨"。


    所以,全体官兵,人人从事伐木、打石头、打坯、烧砖、烧瓦、烧石灰、盖营房等。

    超负荷的繁重劳动。人人皆为""民工"。

     
    夏天,全体官兵,每人都有劳动的指标。
从天亮,干到天黑。一天劳动12小时以上。 


    冬天,全体官兵,每人都有捡石头的指标。石头,用于盖房子地基,修路碎石。


    冬季,淌在冰渣的河水中捞石头、背石头。 一天下来,棉裤、棉鞋,就变成了硬梆梆的冰结体。

     
    对于,我这个16岁的小兵来讲,最真实体验,一个字"苦",两个字"太苦",三个字"太艰苦"了。     
     

    人说,当兵无悔。可我在当兵的六年里。2190天的日日夜夜,最大的期待和念想,就是盼回家、想回家。

 

    真正明白,那时为什么,每天,累得爬下。每天,累得偷偷的哭。

    那也是,几十年以后了。


     因为,那是一个火红的年代。一个崇尚"英雄"的年代。


    "英雄" ,是每个士兵的梦想。一人"英雄",全家光荣。

    每个普通人,不论职业、职务、行业,都能成为时代的"英雄"。

 

    所以,对部队的军人来讲,"立功、入党,戴红花" , "寄个喜报,到家乡"。

是当时,每个士兵的目标和梦想!


    有了"英雄"的目标后,每个士兵都变成了 "铁人"。你干10个小时,别人就会再干11个小时、12个小时。


    身边都是成伙、成众的 "一不怕苦,二不怕死"的士兵。


    部队领导,又会鼓动激励,组织推动。一个忘我的,不怕苦、不怕死的,氛围就必然形成了。群体效应就出来了。


    这就是,军队的政治思想工作。

    它具有,看不见的威力和超强的动力。


    真正理解到 "当兵无悔"。感悟到当兵,是财富、是力量,是坚韧。

    也是日后几十年,才慢慢后知后觉,感知并受用的。

士兵们上山伐木,盖营房

       

【 培养优秀军人的三要素 】 


    45年后,拉长历史的焦距。 聚焦后,就会发现。

    对一个军人的培养,有三大要素十分重要。这就是:

   你是哪支部队?

   你的长官是谁?

   你的教官是谁?


    因为,这三个要素,决定了由老百姓变成军人,由男孩变成男人后。

    这些人,有多宽的视野,多大的格局。


    也决定了一个优秀军人,在坚韧 、勇敢、合作、忘我,等各种基因的含金量。


    从新兵开始,老兵、教官、首长,不断口口相传。不断灌输英雄主义、英雄气概。

    天长地久,我们士兵,真的开始自豪、开始牛了起来,甚至还有一些匪气。

    这一切,也只能在潜移默化的军旅文化中熏陶。


    我是十分荣幸的。培养优秀军人的三要素,我都享有了。

部队集结号

          

【 我的野战七师 】
   

    我的士兵生涯,第一件自豪的事,我们七师是由王牌部队,组成的野战部队。


    "野战" 两个字,对我们军人来说,一直神圣无比。

    它是,军队的尖刀。是尖刀的刀刃。


    更值得骄傲的是,我们部队是1969年,毛泽东、林彪为针对当时的强敌苏联,下令组建的。

 

    部队从总参.总政抽调强将,从王牌军38军、63军派出精兵,组建了野战第七师。


    它好比当今的名牌大学,好比当今世界500强企业。

     品牌。它决定了血源、气质、格局、视野。


    所以,当时七师上下的口头禅是:我们是毛主席、林副统帅派来的。

    我们是,从北京来镇守边疆的。


    直到林彪事件后,才去掉了后半句“林副统帅"几个字。

部队军事训练

        

【 我的师长李旭阁 】


    我的士兵生涯,第二件自豪的事,就是,我们有一个"战神"师长李旭阁。


    几万士兵,虽不能时常见到师长。但他是,我们挂在嘴上的,"巴顿"将军。

是我们,心中的偶像。


    李旭阁师长,解放战争时期,他已是团副参谋长。抗美援朝时,在志愿军司令部任作战参谋。

    回国后,是总参作战部的高参。

师长李旭阁将军

  

    李旭阁师长有着许多传奇的故事。


    1964年,我国第一次原子弾试验前。

    周恩来总理当着核试验前线总指挥张爱萍将军的面,吩咐核试验办公室主任李旭阁,要求他编写首次核试验的暗语码。

    "邱小姐"、"梳妆台"、"打扮"、"出嫁"等,一个个形象暗语密码,让周总理拍案叫绝。


    原子弹临爆前夕。

    周总理专门按排两架军用专机,空军司令吴法宪直接负责。从新疆马兰到内蒙包头,从内蒙包头到北京,两架军用飞机争分夺秒的接力。

    密送前线总指挥张爱萍将军的特使李旭阁。李旭阁将回京,亲自向毛主席送绝密报告。

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

  

    原子弹爆炸成功后,核爆爆心铁塔究竟变成了什么样子,第一手现场资料极为重要。

    在当时没有卫星遥感技术下,只能人工实地察看。


    第二天,在爆心核辐射超标千倍的情况下,李旭阁师长再三请求,要求冒死实地察看。


    为了新中国的强军、强国之梦,张爱萍总长含泪特批李旭阁师长冒死现场察看。

    临行前,张爱萍将军,亲自为李旭阁师长穿上特制防化服,并再三捡查。


    李旭阁师长、基地特别摄影员和飞行员,三位敢死壮士,在将军不舍的目光下,舍生忘死,登上直升机。

    飞往,60多公里外的爆心实地。


    飞机,飞抵原子弹爆炸的铁塔上空时。

    李旭阁师长让飞行员在空中悬停,自己伸出半个身子朝下俯瞰。


    此时,核爆后的铁塔已瘫倒一地,部分化成铁水,凝固于戈壁滩上。

    之后,他又请飞行员从不同方向,飞掠原铁塔上空,让摄影员选最佳角度拍摄。完成了所有观察和拍摄。


    飞机一落地,张爱萍总长含泪拥抱了,从死神边上回来的英雄。


    三位壮士,从死神手中。用生命,换来了新中国急需的一张张搏命换来的照片。

    也留下了绝世无双,"战神"般的勇气、豪情、壮举。


    敢进入"核辐射超千倍"的爆心,实地查看。世界上已无任何语言,和文字可以形容、赞美。  

     这是古今中外,空前绝后的,中国英雄的壮举!


     一个,光荣与忘我的年代。

     一定,会创造英雄"战神"!

瘫倒的原子弾发射架

  

    当我了解这段英雄传奇时,是一种无法用言语,来敬仰李旭阁师长,视死如归的壮举!

    那个让我们,终身敬仰的英雄师长!


    " 两弹一星"功臣邓稼先,患癌症去世后。他的夫人许鹿希,追踪当年到过核试验爆炸中心的,"两弹一星"科学家和功臣的身体状况。


    她发现,他们日后都身患恶性肿瘤。这似乎成了到过爆心的勇士们一个命运的"咒符"。

 

    多年后,"战神"李旭阁师长,也没避过核副射的陪伴物——癌症。

周总理向全世界宣告中国首颗原子弹试验成功

      

【 士兵拜见师长 】
    

    1987年,党的"十三大"。李旭阁师长己是二炮司令员,中央委员。
    我是十三大会务简报组工作人员。


    在北京,在京西宾馆,在党的十三大,这样特殊的政治场景下,我见到了,"神"一样的师长。


    我以顶礼膜拜的心情拜见"神",师长以护犊子的长者慈祥,仔细询问士兵成长的过程。


    将军和小兵,级别差N级,年龄差30岁。但此时,一切零距离,没距离。


    在师长的潜意识里,全师数万士兵永远是他的孩子,他永远是士兵的家长,见到孩子们事业初成,师长只有满满的欣慰。


    这份情感、这份亲切,只有共同经历了那个特殊的年代,共同喝过伊犁河水,共同吃过军锅饭,才能解读和诠释,这就叫"战友"。


    军队是一个特殊的组织,只要在同一个"番号"的组织洗礼过、战斗过,交际过,不论多少年后,共同的基因仍长存着。


    在这个同一"番号"的组织里,长幼有序、尊老爱幼。也可为,一日为长官,终身为首长。


    这就能理解,古近中外,凡任何军队打攻坚、打恶仗,长官都要带自己的队伍。

同样道理,凡起义、烨变、政变,全是整建制的。这也是全世界军队特有的文化和基因。


    现在,回忆当年拜见师长的经历,唯一遗憾的是,那个年代没有手机,没有纪录和拍摄这难忘的过程。


     我们的师长是传奇的。

     45年过去了。作为一个小士兵,他依然是我心中的"战神"、"旗帜"、"骄傲"。

     我万分有幸,曾经是他帐下的,一个小小的士兵。

士兵,1987年参加党的十三大,在人民大会堂留影



【我们的教官是世界冠军】


    我的士兵生涯第三件自豪的事,我们七师,有一批全军最优秀的教官。


    1969年,文化大革命。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体工大队解散。

    碰巧,七师组建。八一军队大队,就下放到了七师。这是时代的荒唐、悲哀,对人才的践踏。却变成了七师的幸运、财富和资源。


    八一军体队,当时聚集了中国军人最优秀的人才。

    有军事三项全能世界冠军李忠娃。还有赵增发、肖茂慎、冷桂英、李伟、牟爱兰等,一批单项军事比赛世界冠军。

    他们是60年代、70年代中国军人的骄傲、自豪和偶像。

 

    他们发配到七师当教官,七师的军事教官的水平就是国家级的。七师的军事训练水平就是全军一流的。七师是幸运的,七师的士兵是幸运的。


    我本人也十分幸运。1976年,李忠娃大队长带着我们去昆明部队、广州军事体院冬训。


    半年时间,我们朝夕相处,耳闻目睹,亲身感受到,世界冠军李忠娃大气人格,谦卑平和,受益匪浅。

七师的优秀军事教官

  

【 终于见到了久违的部队 】


    四十五年,过去了。时代飞速发展,国家巨大进步。


    70年代,从上海到部队,乘火车,换汽车,需要十天的时间。

    现在,从上海到部队,乘飞机,换汽车,只需一天的时间。


    当汽车快到军营时。我已心然跳动,翘首张望。


    看到军营大门时,感觉军营大门,变高了、变大了、更威严圣神了。大门前,还横着几排,醒目的大路障。


    几个卫兵荷枪实弹,从头上的钢盔,到脚上的大皮鞋,从身上的迷彩外套,到手中的武器,他们更加现代、更显国际范,威风凛凛。


    如将我们45年前,穿的军装、胶鞋、配的武器,与眼前的士兵相比,完全是土上加土的"老冒"。


    虽然,军营大门,已是新建的。但我还是有个愿望,想与军旅生涯的象征,军营的大门,合影留念。


    留个影,只为纪念曾经的青春!纪念曾经的军旅生涯!


    威武的门卫士兵,礼貌并严肃的说:老兵,对不起,大门不充许照像!这是规定!


    见此,我也只能理解,无奈的走人。在马路对面,很远、很远的地方。我凝视着军营大门。

 

    这个,我思念多年的青春圣地。

    当我还是少年时,光荣的进入,穿上了戎装。经过军队六年的锻炼,我又告別了它。


    45年了,岁月如流,岁月无情。

    在远远的地方,我还是轻轻的,按下了手机拍摄键,留下了"探营纪念" 。


     古话说的好,铁打的营盘,流水的兵。

     我们,确实己流向了远方,流向了历史,流向了陌生。

我们部队军营大门。

  

【军人大礼堂,我心中神圣的地标】

 

    1975年,部队官兵自住的营房陆续建好后。

    团里,为了改善官兵的文化生活,提升部队形象,决定要建"军人大礼堂",和一个水泥灯光蓝球场。


    这在当时团里,可是一件大事。

    因为,那个特殊的年代,这些建筑都不在,国家军费预算之中。


    没钱,没有关系。我们有最大的财富,无所不能的官兵。

    没计划,没关系。因为,延安精神"自己动手、丰衣足食",己流淌在中国军人的血液中。


    更关键的是,在部队最艰苦的营建中。

    士兵能看见我们郝团长、稽团长、王团长、路参谋长,率先在冰河中背石头、拉石头。

    能看见,彭政委当木匠师傅指导士兵。

    所以,有长官的决心和带头作用,就能创造奇迹。


    团里,根据几年营建的经验,为确保建设项目质量,对各连进行了分工。

    我们连是专门打坯、烧砖。有的连队伐木。120炮连专门加工礼堂门窗、礼堂椅子、舞台,甚至音箱盒。还有连队专门打水泥预制板。

    一营挑选出最好的瓦工战士,一块砖、一块砖盖建大礼堂。


    一群军人,可以说,没有一个建筑大学的毕业生,没有人过盖过楼房,可硬是盖出了跨度大、空间大、难度大的军人大礼堂。


     这真是奇迹,是时代造就了奇迹,是中国军人创造的奇迹。

我们亲手盖建的,部队军人大礼堂

  

    为了盖礼堂,在缺少必需的物资下,部队动员八仙过海,各显神通。


    在当时年代,水泥是紧缺的计划内物资。

    我母亲从她所在的钢铁厂特批计划,支持部队建设,并亲自带八车水泥,开了四天汽车,送到部队。

    部队彭政委、稽团长、路参谋长、后勤部王部长亲自当面真诚的感谢。


    记得,礼堂盖好了,没有如此高大的幕布。宣传股王股长托关系、托朋友,专门从杭州订了金丝绒面料的幕布。


    有了大礼堂,有了灯光水泥蓝球厂,部队那个自豪。就象今天,某个城市盖了一个最高、最大、最豪华的地标建筑。


    这就是45年前,我们,亲手打的土坯、烧成的砖,并一块块精心挑选,用小推车,运到礼堂工地,盖成的军人大礼堂。


    今天,军人大礼堂,经历了45年风雨沧桑,它仍屹立在军营广场。


    纪念着,我们的青春岁月。

    纪念着,官兵创造的奇迹。

   它永远是,我们心中神圣的地标。

我们自己亲手盖的,军人大礼堂

        

【 部队首长旧宿舍前的感概 】


    45年后,部队仅保留了两栋旧房子。这两栋房子,是1974年盖的团首长家属宿舍。


    岁月打磨了它,虽然有多次粉刷,换颜色,并加了顶。

    但,它也已年过45了,早己弃为杂物房。


    凝视着这两栋旧房子。

    郝团长、彭政委、嵇团长、王团长、路参谋长,他们一个个慈祥的笑容,又浮现在士兵的眼前。


    他们爱兵,让当兵干的活,他们一定身先士卒。扛木头、背石头、打土坯,都有他们的身躯。军事训练、野营拉练,有他们带头指挥的声音。夜里值哨,有他们带队巡查的身影。


    老首长,您们现在都好吗?

    如健在,也都是九旬老人了。

    士兵,永远祝福您们。您们,永远是士兵的首长。


    听战友说,几年前,嵇团长女儿嵇红妹,从西安回部队时,就在这栋老房子。

    在团长曾经的家,触景生情,抱着门板大哭~~

部队尚保留的两栋 "首长旧宿舍"

  

    我听后,感慨万分。

    军人伟大,它不是口号,它是牺牲。他们牺牲了,自己的青春,甚至是生命。


    同时,还有许许多多,看不见的牺牲。随军家属、随军孩子,都在牺牲青春和成长。


     1969年,七师进疆后,作为野战部队。

     安营,都远远离城市、县城。

     扎寨,都隐藏在山里、沟里。

    

    随军家属、子女就业、上学,是一个没法解决的现实问题


    我们部队这些从北京市、石家庄市、西安市来的军嫂们,实际上是失业了。

 

    部队,将她们组成家属队,为部队养鸡、养鸭,做酱油、做醋、做咸菜。


    孩子们,只能就读于,我们部队自办的军民小学。读中学时,寄宿于山沟小县城的民汉混办的中学。


    实际上,这些孩子,丧失了正规的教育。失去了必须的学习资源。


    高考恢复后,这些孩子基本上,没有能力考上正规院校。

    如果,他们不随军,仍在北京、石家庄、西安,那又会是怎样的命运呢?

怎样的人生呢?


    我不知道嵇红妺,痛苦大哭的原因。

    但此时,我永远能感同深受的,理解军人家属和孩子们。理解他们内心深处的悲伤。

部队尚保留的两栋 "首长旧宿舍"

     

【 军营里巧遇老战友 】


    在营区,十分意外的见到了,一位1970年入伍的济南市兵。

    这可用 "半个世纪" ,来计算他驻扎营房的时间了。


    这位济南老兵,名叫刘普生。

    年轻时,他英俊、帅气、聪明。最早提干,任司令部参谋。

    但由于个人的历史原因,至今他仍滞留在部队,没有回济南市。


与老战友刘普生合影


    现在,他住在这一整栋的老房子里。

    拾荒,是他的工作。收来的破旧,杂乱的堆放在房前。

    自养的鸡、鸭,收来的泔水,各种异味混合飘散。


    见到曾经的战友,刘普生十分热情、友善、健谈。他思维仍很清晰,近半个世纪前的事情,记得清清楚楚。老战友的名字都能记得。


    作为曾经的战友,我没有权力评价刘普生,过去个人的事情。但感叹人生。


    七师的济南市兵,是我们七师历史上,最优秀的一批人才。

    他们即有城市兵的机敏聪明,又有山东人的豪气。这几千名济南兵,大都是七师军事骨干、文体尖子。


    山东省委书记姜异康,就出自这批济南战士之中。同为一年入伍的济南市兵。

10年前,姜异康就是家乡八千万人民,最大的父母官,山东省省委书记了。


    而眼前这位战友呢?人的命运,怎么相差如此之大呢?!

   

     战友? 什么是战友?

     从某个纬度看,也许就是曾在人生一个交点,我们汇集过、合流过。

     但又分别流向,人生不同的远方。

老战友刘普生,现居住45前的残旧平房

     

【 部队团史馆的老照片 】
    

    团史馆的老照片,记载了,我们曾经点滳的历史。将我的思绪,推向到遥远的年代。

团政委彭富山

  

    这幅照片中,铇木板的"木匠",他是我们的政委彭富山。

    这是那个激情忘我的年代,带头吃苦的好"长官"。

劳动模范田永义


    照片中的这位士兵,是一营的田永义。

    他创造了一天,打三千块砖土坯的最高纪录。

    部队为他立了"三等功",他成了我们的身边的英雄,标杆。

 

    三千块砖土坯,是什么概念呢?

    我从天亮,干到天黑,一天12个小时,也超不过八百块。


    我相信,如放在今天。

    找10个,城市男子。或5个,农村男子,也比不过他一个人。

全军冠军袁洪才

  

    照片中的这位战士,是我十分敬佩的,山东老兵袁洪才。

    中国人民解放军,全军"军事五项"锦标赛第一名。


    他手榴弹随便一投,就是80多米。

    我吃奶的劲,都使上了,也投不过40米。

尼勒克县,原来有许多,有民俗特色的庭院

  

【 部队驻扎地的怀旧思绪 】


    我们七师各个团、营,分散驻扎在,新疆天山伊犁河谷。

    我们团部,驻扎在伊犁河谷的尼勒克县辖区内。


    六年的光阴。士兵,对尼勒克县,也有着特殊感情。


    当兵时,部队给我们有一个福利。充许士兵,每月有半天时间,可到县城购物。其实,每月6元的津贴,我们也是不乱花的。但,进县城,可是我们是最大的福利。


    70年代初的,尼勒克县,是一个有着独特民俗风貌的小县。

仅存不多的特色建筑

  

    它座落在伊犁河谷边。宽阔的河边,有大片次生林。有成片的芦苇,野鸭悠悠地的游弋。

    河边一望无际的湿地,牧民的帖房,羊群就在县城边。


    县城很小,有几百户人家,十几分钟就可以转完。哈族、维族、汉族和睦混居。


    受俄罗斯建筑文化的影响,县城的建筑,大都有俄罗斯情调。

    每栋建筑,虽然都是平房,但绿色的铁皮屋顶,外墙刷着浅黄色、或海兰色。

    每栋建筑的窗户,都有花格外套。各家门口都有㾿厢。室内,木制的天花板、厚重的地板是标配。


    户户,有庭院。家家,爱种花。每栋房屋多彩的门前,白杨林立,明渠环流。


    小县城,没有红绿灯,基本没有汽车,交通工具大都是"六根棍马车"。


    路上牛啊、羊啊,悠悠的散步。

    任何时候,空气都飘散着,带有青草清香和牧民烧牛粪,混杂的特制气息。


    小县城,还有一特点。仅有的几座公共建筑,如县政府、医院、书店、合作社、邮局、露天电影场、蓝球场前,都有一排排拴马桩。

    牧民们进城办事、购物,就将马拴在桩上。


    每当我们部队,给县城老百姓放电影时。露天电影场。除了,场内坐满了人。

    场外,牧民们就骑在马上。几十、几百匹马,有序地排列。

    牧民们静静的看着电影,这独有的风景,真让人难忘。


    今天,每当回忆70年代初,小县城的民俗、民貌、人文、建筑。

     真是,人与自然的和谐。美极了的人文生态。

很有民族特色的的民居

  

    45年过去了,尼勒克变化巨大。

    现在,它已经是一个崭新、漂亮、现代的小县城。马路纵横、高楼林立。


    但,它却没了个性、没了特色,没了历史、没了民俗,没了个性化的美感。跟内地,成千上万个小县城,完全一样了。


    县城边,湿地没了,次生林没了,野鸭没了。

    县城里一栋栋,俄式风情建筑也没有了。

    家家户户,绿树掩映庭院没了,院里的艳丽多彩的花没了,门前的小明渠没了。

    交通工具"六根棍"的马车,栓马桩、停马场都没了。


    可惜呀,真可惜!

    这些渗透着独有魅力的息气、元素全都没了。


    现在,县政府盖了一个高高的、大大的、台阶多多的,需要仰视的办公大楼。


    老百姓如果找政府,进了大院门,还要一歩一步爬上高高的台阶。

    这可能就是小县城,新顔的特色吧!

尼勒克县政府新的办公大楼

  

【部队驻地时尚的新名"百里画廊"】
   

    作为曾经的贫困县,尼勒克辖区上百公里内,有多样化的生态。

    丘岭、森林、河谷、草原,呈现出美仑美化、多彩多姿,天堂般的风景。


    被艺术家、旅游者、徒步者发现后。

    并给它起了一个,高雅艺术的名字, "百里画廊"。


    在我们军旅生涯的时代,国穷、民穷。百姓根本没有,旅游的经济条件和意识。

 

    这次,士兵探营时,才突然发现。

    原来45年前,我们七师一直住扎、守卫,中国最美的旅游景区。守护着,中国旅游的天堂。


    一个个,5A 级景点:"那拉提"、"乔尔马"、"卡拉峻"、"库尔得宁"、"百里画廊"。45年前,我们一直与它们相处、相伴。


    当兵时,没机会、没条件,欣赏它的大美。

    伊犁,中国新疆伊犁,真的非常大美!

 

手机拍摄  "百里画廊"

手机拍摄  "百里画廊"

手机拍摄  "百里画廊"

手机拍摄"百里画廊"


    附几张手机掠影,送给曾经的七师战友。也希望你们回来探营,回到新疆伊犁河谷。

 

    用故人的眼光,看看我们青春升起的圣地!

    岁月如梭,岁月如流!


【我写过的其他文章,欢迎阅读】

父亲节,特别的告慰

父亲的户口

给八十五岁的妈妈写篇作文

【朱健】劲草,在疾风中生长

“黄豆官”在福建

总经理为你流泪



谢谢阅读,欢迎订阅,欢迎转发,请给我留言!

请关注我的公众号↓↓↓
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